命门含义概述:历代医家对命门的不同认知
命门含义概述
命门是先天精气蕴藏之所在、人体营养物质生化之来源与生命之根本,因其为生命生息之门户而称命门。对于命门的位置及含义,千百年来,历代医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内经》《难经》理论,从形态、部位、功能来看,又有不同说法。但命门一物,始终被医家、道家所重视,故将先贤对于命门的认识归结如下。
1. 眼睛为命门
这一命门学说首先出自《内经》,如《灵枢·根结》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这是关于命门的最早论述。然而这种说法与后人对于命门的理解相距甚远。
2. 右肾为命门
这一学说始自《难经》,《难经》云:“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这一学说首次将命门视为元气的发源地,与此同时,还把它看成一个有形有质的器官。
3. 两肾均为命门
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认为:“是命门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张景岳虽然把命门的含义从一个肾变为两个肾,但没有脱离命门为有形器官的说法。
4. 督脉命门穴
命门穴在身后正中的督脉上,位于第2和第3腰椎之间。命门穴被认为是命门输注于督脉的窗口。
5. 两肾之间为命门
明代医学家赵献可提出两肾之间是命门之说,赵献可把命门与肾进行了区分,从而开创了命门学派。
6. 肾间动气为命门
明代医学家孙一奎在《医旨绪余》中云:“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孙一奎明确指出命门不是水火,不属脏腑,而是无形之气。
7. 练功特定位置为命门
宋代道士爰清子在《至命篇》中认为,练功可以调息引气而下,降至混元神室,使心肾相交,以保长生。后世也称混元神室为命门。
从历代对于命门学说含义的理解中不难看出命门在人的生命形成、生命延续过程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由此可见,命门作为生生之本、守邪之神才是人体真君真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