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升降论:自然法则视角下升降运动的特性与内涵

2025-05-10评论:(0)健康知识大全

中医升降论是研究气的升降在自然界及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地位、升降的运动形式、升降失序的病理变化、燮理升降的规律、药物升降浮沉之性能以及升降实质的理论,谓之升降学说。传统中医学以此来说明脏腑特性、气化功能以至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

(一)升降运动是自然法则

升降运动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主要运动形式。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的化生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荀子·礼论》云:“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又言“天地感而为万物化生”。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化生出万物,而其中的“合”“接”“感应”则是阴阳二气升降运动的具体表现。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而升降运动是阴阳之理的具体表现形式。

升降作为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 互相对立

升即上升,升其清阳。降乃下降,降其浊阴。《素问·六微旨大论》云:“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以天地之喻来说明升与降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在人体中,清阳出上窍,发腠理,实四肢;浊阴出下窍,走五脏,归六腑。阳主外,阴主内,阳亲上,阴亲下,上与下,升与降,相反相成,共同构成人体内物质转换与代谢的过程。

2. 相互依存

升与降是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而存在的,无升则无以为降,不出则无以为入。升降之间为了维持相对的平衡,阴阳之间必须相互交感,而这必然会有阳向下降、阴向上升,阴阳相互交替。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云:“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这种下降的阳气,必然是在阴气的协载下而降;而上升的阴气,必然通过阳气的携带而上升。好似阴天下雨,阳光照射大地就有水汽上升,这是因为阳中带阴,阴中携阳。阴阳交泰,则化为雨雪霜露。升降两方是互相依赖的,相互共存,缺一不可的,如《类经》云“天无地之升,则不能降,地无天之降,则不能升”。

3. 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升与降可以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说明物极必反,两者之间存在着转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地气上升到天可化为云,天气下降到地可化为雨。表现出规律性的升降变化的四时阴阳之气,随着季节的变迁,阳气在春夏生发,体内的阳气也多趋向于体表,而到了秋冬则表现为收敛、内藏,阳气则趋向于体内。

4. 相互制约

升降之间只有相互克制约束,才能调而有序。阴之上承,方能使下降之阳气降而不陷;阳气内潜,方能使上升之阴气升而不滥。有升有降,制约有度,阴阳才会协调。对于人体而言,在以五脏为核心的人体结构中,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五脏之气在升降过程中存在着制约。如肝主升、肺性降、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脾升胃降等有升有降,不致升降太过而为害。

相关推荐:
标签: 养生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