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舌脉腹象的取象及相关脉象阐释
中医学中的舌脉取象中医学的历代文献中,象思维始终贯穿始终,从《内经》到各家学说,无不以取象作为基本方法来阐述人体的生理、...
象思维在传统易学与中医中的应用及意
象思维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伏羲识天象,以地示之;神农识地象,以合于天;黄帝识人象,以合天地。祖先们在探索揭示自然奥秘的历程...
人体生命活动中升降运动的机制与核心要素
升降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人体是一个以脐腹部命门太极为中心,以三焦经络为气道,通过脏腑对升降出入的调控,而与天地...
中医升降论:自然法则视角下升降运动的特性与内涵
中医升降论是研究气的升降在自然界及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地位、升降的运动形式、升降失序的病理变化、燮理升降的规律、药物升降浮沉...
中医理论中人体内部的和谐观
1. (1)形与神的和谐- 1)形神合一,不可分离形神合一,是指形与神相互之间的一种协调一致关系。形,指人体的形体,包括...
中医“和谐”观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1.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无不渗透着“和谐”“中和”思想。中医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在辨证和治疗中无不突...
中医学整体观念中人体与自然的相通及通窍的重要性
1.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在强调人体内环境通调畅达的同时,也注重人与自然的沟通协调。生命既是自动体系,又是开放体系,它必须和...
中医“通”的观念及人体脏腑、经络、三焦的“通”之机理
1. 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相通的;而人体与自然界也是相通的,人体与自...
腹诊、腹疗的历史发展与腹象疗法的创新
1. 早在《内经》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腹诊、腹疗理论的基本雏形。它提出了腹诊机理、腹诊分位、切腹定病、辨别寒热、区分虚实、...
中医慧性与腹象疗法及能力培养
1. 中医不是纯粹的智能医学,而是一种慧性医学和智能医学相结合的一种中国特色的医学。什么是慧性?人类的慧性,实际上就是天...
腹象疗法的理论基础、治病机理及发展前景
1. 任何一门中医疗法,都有其充分的理论依据为支撑,方能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才能够得到继承和可持续发展。腹象疗法亦是如...
徐老基于发病部位的辨证及用药经验
1. 对于一些发病位置具有显著特点的疾病,徐老常在辨病的基础上,根据发病的部位进行辨证。辨证时常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发...
徐老对眩晕的认识、治疗及预防
1.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有“眩冒”“目旋以转”“眩”等多种称谓。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
中医对不寐(失眠)的认识及徐老的治疗与预防经验
1. 失眠在中医学称为“不寐”,不寐在《黄帝内经》中又称为“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关于不寐的病因病机,《灵枢·口...
徐老从“风火”论治头痛的思路、病机认识及用药经验
1. 徐老认为,火热是重要的病邪,在头痛发病机制上占据首要地位。五淫与大多数病理产物皆可化火,如风能助火化火、寒久化热、...
徐老对痿证病机的认识及“治痿非独取阳明”的治疗思路
1. 治痿非独取阳明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西医...
徐老的养生理念与临床脾胃、脾肾调治经验
1.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
徐老对《景岳全书》的认识
《景岳全书》为明代张景岳撰于1624年,该书全面论述了中医基础理论,用辩证法的观点论述了阴阳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和二者...
徐老对《黄帝内经》的认识,对养生的认识
1. 对养生的认识,徐老推崇《素问·上古天真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养生之道。2. 他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