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不寐(失眠)的认识及徐老的治疗与预防经验

2025-05-09评论:(4)健康知识大全

1. 失眠在中医学称为“不寐”,不寐在《黄帝内经》中又称为“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关于不寐的病因病机,《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灵枢·邪客》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 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提出了不寐的病因为卫气行于阳,不得入阴所得。《伤寒论》中提到少阴病不寐,其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是由心火亢盛,热邪扰心,为少阴热化的表现。《金匮要略》中提出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用酸枣仁汤。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将失眠分为虚实两端,其云:“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所扰,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多虚证。”

2. 不寐是中医脑病常见病种,临床患者甚多,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等因素导致。徐老认为,人之寤寐,由心神控制,营卫阴阳的正常运作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阴阳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是不寐的重要病机。

3. 在治疗上,应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徐老强调失眠应以脏腑辨证为纲,临床上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安神1号~5号方分别治疗五种不同证型的失眠,疗效显著。

4. 另外,徐老认为,不寐属心神病变,重视精神调摄和睡眠卫生具有实际的预防意义。《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积极进行心理情志调节,克服过度的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做到喜怒有节,保持精神舒畅,以放松、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能更好地入睡。另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晚餐清淡,忌浓茶、咖啡及吸烟,定时就寝。

相关推荐:
标签: 养生

评论列表

独钓寒江雪
独钓寒江雪
2025-05-09

各种偏方都试过,中医西医也看过,就是睡不着,一晚上真正睡着不超过一小时,已经很多年了

@不迷失方向:
@不迷失方向:
2025-05-09

头晕心慌,心悸,手发抖,失眠,一会想得通,一会想不通,情绪大起大落,希望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都不会经历[感谢]

@离沐:
@离沐:
2025-05-09

我已经不失眠了,现在一天睡七八个小时真的很香[比心]

@小迷糊:
@小迷糊:
2025-05-09

谁能懂睡不着的滋味呀,神经衰弱,焦虑好心烦呀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