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伤寒杂病论》的认识

2025-05-09评论:(0)健康知识大全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巨著,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和经典古籍,被历代医家视为必读之书。它确立了“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著作之一。

提到伤寒论,就不能不提李克绍先生,李老是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的伤寒论学者。李老学识渊博,博采众家之长,以专著《伤寒解惑论》奠定了其在伤寒研究史上的地位,徐老深受李克绍先生的影响,对伤寒论的认识大多受李老的学术思想启迪。

1. 伤寒研究一定要与临床相结合

“读经典做临床”,是培养出真正的中医人才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当代中医学术界的共识,足以反映人们对中医经典价值的高度肯定。徐老反对脱离临床的理论和说法,提倡理论必须结合临床的思维方法,以临床经验诠释伤寒,以伤寒研究提高临床疗效。徐老说道,李克绍先生在研究《伤寒论》时,通过简单的方后注,揭示出疾病的病机、预后、用药等重要的信息,而这一切都源于临床。徐老深得其传,将《伤寒论》中简单枯燥的语言与临床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临床看诊时,常常将病例与经典条文结合,给学生讲授,学生常常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2. 提倡临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徐老认为,临床上诊病必须从辨证论治入手,但是通过临床发现了辨证论治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即提出提高中医的临床诊治水平,提高辨证的准确率、治疗的有效率,必须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且与西医学相结合,这是徐老与时俱进、衷中参西思维的一种体现。徐老常说,作为年轻医生,我们在临床上要以中医的诊疗思维做基础,结合西医的辨病及诊疗技术,不断地提高临床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 要重视医案,还要师古创新

李老在阅读医案的同时,吸取各家之长,分析治疗之理,选择部分医案,写下了《医案点评》。虽然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先生自己的医案,但最能体现先生的临床思维方法,脍炙人口的点评,发前人之未发的观点,让人思路大开。

徐老深受启发,时常提醒我们,阅读古代医案的时候,不能盲目地认为古代医家写的都是对的,要批判地阅读,要学习其精华而抛弃其糟粕。

此外,徐老还从李克绍先生身上学到了一些思想:

①思维广才能治疗疑难病

临床上很多大夫的思维,一般固定在某个学派,或者某个著作上,但是李老的医案,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广”,思维跨度特别大,这充分体现了李老在临床上的那种跨越式的思维方法。所以在临床上,李老对每一位患者的切入点是别具一格的,很多疑难病也就迎刃而解了。徐老在临床上擅治内科杂病以及疑难杂症,临床思维活跃,经方、时方、自拟方应用自如,徐老这种跨越式的思维形成与他的博学是分不开的,这再次提醒我们后学者,勤读书、博学问,才能当一位合格的中医。

②结合临床,自立新说

中医学理论是中华民族在反复地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通过一代又一代医家的不懈努力而逐渐积累的。李老通过博览群书,在反复的医疗实践中,提出了很多自己独到的观点,敢破敢立,自创新说,成为一代中医的楷模。徐老深受其影响,在临床中不但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还通过自己的临床经验,创立了很多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剂。这充分体现了徐老敢于创新的思维方法,在临床上结合自己的经验,补充了前人的不足。徐老常常告诫我们,作为青年医生,不仅要博览群书,而且要善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创新,才能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关推荐:
标签: 养生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