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整体观念中人体与自然的相通及通窍的重要性

2025-05-09评论:(0)健康知识大全

1.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在强调人体内环境通调畅达的同时,也注重人与自然的沟通协调。生命既是自动体系,又是开放体系,它必须和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人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不断在天地人之间流通以实现人体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的新陈代谢过程。

2.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人体通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与自然相互联系,与天地相互沟通,如某一通道或是孔窍不通而发生障碍,就会导致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

3. 七窍流通与五脏之间的关系,在《内经》中极受重视。《灵枢·脉度》有“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之论,主要是说明五脏病变会影响气在七窍的流通。中医所说的窍,指孔窍,为体内通达天地之门户。邪气袭人,多从窍入。《黄庭经》认为,命门先天太极运转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体孔窍的畅通。所谓“七玄英华开命门”“七曜九元冠生门”,均指人体耳目口鼻和前后二阴等孔窍的畅通无阻是命门功能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漱口、咽津、叩齿、运舌、梳发、呼吸吐纳,都是为了使“七窍流通无留滞”,以便使呼吸和精气出入正常。这说明七窍的闭塞,会直接危及内在气机的流通。

4. 命门虽是人身精气或元气出入之门,但必须以七窍为窗牖,七窍不通,命门通天之路也将因此闭塞。所以说“七玄英华开命门,通利天道存玄根”。由此可见,人与自然相通,首先要保证孔窍的开阖有常,这同样关系到体内之邪的排出,故保证人体孔窍通利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

5. 对于“不通”所致的疾患,手法治疗,若郁滞无循行之路,则易患病痛,正所谓“不通则痛”,故对于不通一类疾患,应在一些可影响人体整体机能的部位,首先开而导之,以期气血之道通畅,而驱邪外出必须开启闭塞之门户。《温疫论》云:“诸窍乃人身之户牖也,邪自窍而入,未有不由窍而出。”事实上,不由窍入之邪亦可由窍排出,如癖血、痰蚀、水饮等邪即可通窍逐之。可见通窍道祛邪法在治疗学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
标签: 养生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